青年,是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”。青年,既是追梦者,也是圆梦人。青年,是全社会最积极、最活跃、最富朝气的一支力量。
当代青年越来越有个性,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,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个性标签。他们能艰苦奋斗,也注重自我舒适;懂得文艺煽情,也时不时中二热血;可以据理力争,也会说都行、可以、没关系。
近年来流行的青年标签,有趣、搞怪、机智、激情……每一个标签的流行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,它们就像一个个棱镜,让我们看到多元化社会所带来的丰富性。
“斜杠青年”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观,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,也不在于多重身份,而在于多元化的人生。你不禁要问,“斜杠青年”是什么?其实,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群体: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,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。
这个概念来源于英文单词“Slash”,首次出现在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。她说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“单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是开始通过多种职业来体验更丰富和更多元化的生活。
举了个例子,一个小青年原本有份朝九晚五的工作,他在工作之余凭借兴趣和特长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,获得额外的收入。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职业,比如,Wendy:英语翻译/英语家教/网络小说家。于是,“斜杆”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。
做一个斜杠青年能为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?你的生活将会更加充实、更加丰富多彩,你也将认识更多不同领域的人脉,拥有更多的资源……当你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就时,你会越来越自信,也将得到更多的收入。
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,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,也是进步的体现。这种进步使人类摆脱“工业革命”带来的限制和束缚,释放天性。虽然,斜杠青年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概念,但从古到今,斜杠青年却已经存在很久了。
Q1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斜杠青年?
A:1、写下自己最喜欢或最擅长的五件事。
2、从爱好、能力、时间三个方面综合考虑,在其中找出自己现在最想做且最有可行性的一件事。
3、给自己一个挑战,花28天的时间,专注去做这件事,并养成这个习惯。
4、寻找同类,融入社群。
5、持续总结、输出与分享。
Q2 现在的你适合做斜杠青年吗?
A: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——我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吗?我有时间吗?怎么管理时间?我能否做到自律和坚持?如果你用对了方法,并且一直坚持下去,发现自己已经达到了该领域的中等或以上水平时,就可以大胆地为自己加一条斜杠,贴上这个新标签。慢慢地,你会从单杠青年变成三道杠、四道杠……
“空巢青年”泛指那些选择远离家乡、亲友,孤身一人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,他们独居生活,缺乏感情寄托,缺少家庭生活,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。中国式寂寞,显然已成为一种现象级产物。
国家民政局的一项统计显示,目前国内有超过5800万人过着“一个人的生活”,除去中老年的独居形态外,未婚状态下,20-39岁的独居青年达到2000万,如此庞大的空巢数据,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。
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,使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、工资待遇好,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能离家外出打拼。年轻人仍处于生活的过渡期,且其父母也大多不愿意离开老家去大城市生活,由此造成了这些青年的“空巢”状态。
有网友这样描述典型“空巢青年”:“二三十岁,在一线城市有份体面工作,住在月租三四千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间,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狗,厨房有全套餐具,但饮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卖,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,每个夜晚刷朋友圈刷到头昏眼花,叫醒他们的往往不是闹钟,而是快递员,作息时间失调,不出门不洗头……”
“平时一个人上下班,吃饭主要靠叫外卖,有空就和朋友们微信聊天、玩玩游戏。虽然常感到孤独,但很少会约着一起逛街、看电影。”“孤独得像条狗,和Siri做朋友。”这样的生活状态在“空巢青年”中属于常态,甚至在网上还流行着一张很有共鸣的“孤独等级图”。
《人民日报》曾发表过一篇题为《空巢青年是伪命题,他们或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》的评论。文章认为,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,“空巢”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。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,“空巢青年”们其实并不“空巢”。
其实,这种自由便利的生活“孤单而灿烂”,在年轻人中日益流行。而且,在大多数网友看来,“空巢青年”独自生活并不必然等于孤独、可悲,而是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必经阶段。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·克里南伯格认为,单身社会的膨胀,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,事实上,它代表着重大的社会变革——我们正在学习单身,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。
文艺青年大概是最为人们熟知的青年标签了。简单来说,文艺青年就是爱好文学、艺术的青年,这种身份标识经常与特定的事物相联系,比如单反、民谣、豆瓣,辨识度极高。
与文艺青年这一群体随之崛起的现象还有摇滚、民谣等“独立音乐”形式的流行、“豆瓣”上各类兴趣小组的兴起、潮流界环保袋、手工服饰、玩偶等“创意市集”概念的推广……相比其他人,文艺青年更注重外界对自身的感受。
文艺青年确实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,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广阔,大多行事低调,追求一种“低处生活”的自由状态。许多文艺青年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和过人的才华,活在自己构架的精神幻想国度,希望凭借某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力量超越现实生活。正如某篇文章里所说——真正的文艺青年是天生的悲剧者,他们不是为生活而活的,他们是为理想中的生活而活的。
有人说文艺青年过于感性、矫情、不接地气。但是,不得不说,文艺青年们的理想主义似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情,文艺青年的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有更多元、更充实的精神追求。
随着《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》一文成为朋友圈爆文,“佛系青年”一词迅速走红中国大陆网络。那到底什么是“佛系”呢?“佛系”的意思被规定为这样:有也行,没有也行,不争不抢,不求输赢。对于“佛系青年”这一标签,有人讥讽,有人调侃,有人担忧,有人劝诫。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理解。
简单而言,“佛系”就是一种“云淡风轻,怎么来都行”的人生观。在生活和工作中,做到像出家人一样与世无争,面对恋爱里的分分合合、人生里的起起伏伏,讲究的都是“随缘”二字。于是,有人开始质疑了,90后正处于需要积极上进的人生阶段,怎么能不争不抢呢?生活琐事还可以理解,但谈恋爱不走心还怎么谈呢?工作不上心还怎么成就一番事业呢?
其实,在“佛系”的背后,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生活的态度。不是坐等爱情,不是消极工作,只是不以一种焦虑的心态去生活,认真做事情,轻松面对结果。毕竟,消极不是放纵,沉稳不是慵懒,有所节制不是无欲无求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并非无喜无悲。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让防脱洗发水热卖,也让人们的弦绷得太紧,很容易断。所以,很多事情如果硬拗不过,不如释怀一些,给自己一个转圜的余地,适时“随缘”并不是一件坏事。
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与其诟病90后不思进取,不如说“佛系态度”是新生一代在强手如云的高压环境中生发出的一种生存智慧——以随性的态度化解焦虑,以“平常心”代替“功利心”;随缘的态度不是随便,而是一种恒常的坚守,是一种更成熟的心境。
不管你是哪一类青年,都应该明白人是无法被标签所定义的。无论你选择哪种生活方式,都要以幸福、充实、有意义的人生为终极目的。
硬核,作为当下的网络流行语,其原本的含义是形容说唱音乐和游戏,代表具有力量感、热情奔放猛烈强劲的硬核音乐和代表有一定难度的游戏。而“硬核青年”指的是不想被定义、不随波逐流、坚定地活出自我的年轻人。他们对待生活、梦想、情感,总是一副酷酷的样子,有着坚毅果敢的态度。
如果说,“硬核”在年轻人身上表现出了简单直接、令人血脉贲张的激情,更有放弃情绪管理,只专注于宣泄的资本。那么,“硬核”还可以是一种“别人笑我太癫狂,我笑别人看不穿”的不羁,比如世界杯比赛时被称作“硬核庆祝方式”——日本赢球后大阪球迷排队跳河;俄罗斯球迷,在首战大胜沙特队后,载着家里养的熊,驾车出游。
正如北野武所言:“只有一次的人生,需要尽力啊你!”尽人事听天命,不认输,努力生活,才有机会获得幸运之神亲吻的可能。不忘初心,奋力前行,“硬核”是追梦路上的护甲,也是最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态度。所以,“硬核青年”们强势上线了。
何谓“智趣”?顾名思义,有智慧、有乐趣。而“智趣青年”指的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年轻人,他们是智能科技带来社会变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,同时也是智能科技的爱好者和追求者。
“智趣青年”热爱挖掘、体验最新科技,喜欢与家人一起享受新鲜乐趣,自信乐观,善择其适。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,他们都依赖于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。他们对车辆的需求已经不仅是一辆高品质的汽车,而是一个聪明有趣、智联世界的生活伙伴。
东风启辰T60是一款能主动思考、主动服务的高品质智趣SUV,“三大超能力”,分饰三大智能角色,“超级智能管家”、“贴心沟通伙伴”、“智能安全卫士”助力智能出行。拥有优秀大脑和强健体魄的东风启辰T60也因此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青睐。
当然,当代青年究竟是什么样子,并非几个标签、几句评价就能定义。真正能给青年下定义的只有他们自己,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做什么样的青年。在属于你们的未来日子里,希望每一位有梦想的青年都能勇敢地做出当下认为最正确的选择。